冬病夏治“三伏貼”活動即將開始
三伏天貼穴是在傳統中醫治未病之“冬病夏治法”的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該法對于寒冷季節發病或加重的陽氣虛弱體質的患者,借助陽氣偏盛的夏季,提前預防和治療,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減少或減輕冬季發病次數或嚴重程度。我院以貼穴為主開展“冬病夏治”,已有25年的歷史,來院貼穴的患者每人每年貼治一個療程算作一人次計,共貼2萬余人次,近三年到我院貼穴的患者明顯增加。
經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院獨創了“溫通開穴法”貼穴,即先在取穴部位用藥物棉球擦揉,以達到溫經開穴、舒筋松肌、開啟腠理的效果,該法以保證效果為前提,與傳統貼穴法比較,具有皮膚刺激性小的鮮明特點,甚至在應用“發泡療法”時,也無明顯刺癢、刺痛,同時也避免了嚴重的皮損和色素沉著。
除在三伏天貼穴外,我院針灸科等相關科室也全年開展貼穴治療項目。對于比較嚴重的風寒濕痹癥如強直性脊柱炎等陽虛陰寒體質較重的患者,采用督灸加扶陽茶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上熱下寒的厥陰證患者采取貼穴加口服烏梅丸的方法治療;對脾腎陽虛、內濕重的患者,采取貼穴加復方白術丸的治療方法。另外,我院還全年開展內治加外治的中醫特色療法,近年來,取得良好效果,深受患者歡迎。
對不同慢性病患者和不同體質的亞健康者,我院全年開展個體化膏方治療,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貼穴加膏方治療與預防秋冬季易發或復發疾病,比單獨貼穴或單獨服膏方效果更好。
三伏貼穴適應病種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炎、身體虛弱冬季易感冒患者等;風寒腿、強脊、關節炎、頸肩腰腿疼及畏寒,怕風、怕涼等肢冷癥;脾胃虛寒所致胃炎、結腸炎、五更瀉,小兒厭食、腹瀉等;宮寒腹痛、痛經、盆腔炎、乳腺增生及上熱下寒的厥陰癥等。
貼穴時間為初伏第一天7月13日(農歷五月二十八),中伏第一天7月23日(農歷六月初八),中伏第11天8月3日(農歷六月十八日),末伏第一天8月12日(農歷六月二十八日)。(針灸科 劉華、李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