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 ▏五運六氣理論指導臨床
丙申年,水運太過,少陽相火司天,闕陰風木在泉。繆問論:是歲上為相火,下屬風木,經謂風熱參布,云物沸騰,正民病火淫風勝之會也。并且該歲主運為水運太過,歲水太過,寒氣流行,而今年為少陽相火司天,少陽在上,炎火乃流,陰行陽化,所謂“寒勝火郁之會”也。
對于一些疾病,注意外寒內熱的情況,正所謂“投以辛熱,正速斃耳”,治多以寒涼立方。這是總的治療原則,但不能一概而論,上半年少陽相火司天,下半年闕陰風木在泉,現(xiàn)在為五之氣,太陽寒水加臨陽明燥金,(主氣為明陽燥金,客氣為太陽寒水),小雪到大寒為六之氣,闕陰風木加臨太陽寒水,下半年主氣為闕陰風木,木氣太過,脾土受邪,所以時下發(fā)病,當以風、寒、燥加以濕為主,治療時當考慮上面說的外寒內熱或者真熱假寒以及寒熱錯雜的情況。
今年雖為平氣之年,但加之明年為木運不及之年,燥火大行,明年一之氣主氣闕陰風木,客氣為太陽濕土,風寒濕燥流行,注意傳染病的流行。就感冒而言,應該會出現(xiàn)大面積時行感冒,多以風寒風燥為主,結合六經辯證,推薦用方多以疏風散寒,發(fā)汗祛濕,兼清理熱為法,可用九味羌活湯或小青龍湯為主方加減。結合五運六氣理論及六經辯證,建議以九味羌活湯為主,該方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方劑特點一是升散藥和清熱藥并用,“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則升者不峻;以寒涼之藥而君以升散,則寒者不滯。”二是“分經論治”。視其經絡不同,“增損用之”。
藥備六經,通治四時。邪在太陽者,治以羌活;邪在陽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陽者,治以黃岑;邪在太陰者,治以蒼術;邪在少陰者,治以細辛;邪在闕陰者,治以川芎。防風助升散藥祛風散寒,生地助黃岑清泄里熱,并養(yǎng)陰生津。又黃岑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清上下之熱,泄左右內外之邪。如有咳嗽,咽喉干燥疼痛者,建議應用貝母瓜蔞散,以潤肺清熱。余視風寒燥濕之側重,臨證加減。
指導專家:全國基層名老中醫(yī) 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