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綠色療法——灸法
用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是祖國醫學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典醫籍《黃帝內經·靈樞》中說:“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
近些年來,由于藥物的毒副反應,價格昂貴,群眾看病不便,專業學者和有識之士不斷呼吁,提倡自然療法,調動人體自身潛能防治疾病。人們對養生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使傳統灸法大有復興之勢。
灸法古稱灸焫,是一種用火燒灼的治病方法,漢代許慎著的《說文解字》上說:“灸,灼也,從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燒,按而灼也。”“刺以石針曰砭,灼以艾火曰灸。”焫,燒的意思。艾火燒灼謂之灸焫。扼要地說明了什么是灸法。它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之一,屬于祖國醫學的范疇。
灸法是利用菊科植物艾葉作原料,制成艾絨,在一定的穴位上,用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的施以適當的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間接灸及艾條灸。直接灸包括瘢痕灸,無瘢痕灸。間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
灸法常用的的穴位:大椎、風門、身柱、脾俞、腎俞、中脘、關元、曲池、郗門、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
我院針灸科現開展的灸法有專門治療關節冷痛的溫針灸、治療陽氣虛弱的鋪灸、隔姜灸、治療氣虛無力的臍灸等,療效顯著。(針灸科 劉華)